您的位置: 雅安法院网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 详细

这是一支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队伍 ------雅安法院立案信访战线抗震救灾工作素描

发布时间:2013-05-09 16:16:17 点击量: 2861

  2013年4月20日,这是一个周末,上午8:02,四川芦山发生里氏7.0级强烈地震,刹那间地动山摇、山崩地裂,全市6县2区均不同程度受灾,芦山、宝兴、天全、名山、雨城受灾严重。

  第一时间,赶回单位待命

  地震发生后,雅安中院立案庭干警迅速从各地赶回单位集结待命。

  分管副院长李华伟赶到中院后,马上组织抗震救灾工作,庚即分头派人与基层法院联系,了解灾情,情况清楚后又不顾疲劳赶往震中芦山县。庭长康友波草草安置了3岁的儿子后赶赴单位,并始终坚守岗位,及时协调抗震救灾和临时办公所需。按照院领导的安排,积极与重灾基层法院联系,收集第一手情况,直到22日凌晨3点,他安排好第二天立案信访临时办公点的工作后才第一次和着衣服在帐篷里睡下。副庭长王强家住雨城区多营镇,地震后即失去与宝兴老家的父母的联系,他顾不上回家,顾不上3岁的小女儿吵闹,也顾不上交通管制,一路辗转,步行2小时赶到单位全力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直到地震后第五天才和父母联系上。魏林、陈马豫、刘夏三位老同志在本次抗震救灾中体现出极高的党性,20上午在通讯不畅未能收到通知的情况下即自行到单位备勤,开展各项工作。助理审判员简克红,4月22日即将到北京法官学院学习,仍然赶到单位待命,并主动提出自己21日自行赶车到成都再到北京参加培训,不要单位派车接送,千万不要影响抗震救灾工作。书记员钟忱忱,19日即发现身体不适,抱病坚持工作,20日地震发生还仍然第一时间赶到,诉讼服务中心恢复办公后,顶烈日坚持露天岗位接待办理各种事务的当事人。书记员李晓欢,手机在地震中损坏,通信恢复后及时赶到单位,及时调整网络、LED等设备,为进驻诉讼服务中心临时办公的各个部门提供高效服务。

  第一时间,开启“应急模式”

  地震后,余震不断,马路上到处是呼啸而过的各种应急车辆;公园、草坪、空地上到处是惊恐未定的老百姓;法院办公楼前,汇集待命的法院干警集中在院机关大门。第一时间,立案庭没有慌乱,他们启动了应急模式。

  4月20日,雅安中院立案庭依托“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的建设成果,充分利用中心完善的办公设施和网络环境开辟临时办公区,为其他业务部门临时办公提供保障和服务。

  4月20日中午,立案庭即取得并保持与省法院立案一、二庭和各县区法院立案庭的联系。省法院立案一庭李守正庭长在震后第一时间即来电询问灾区法院立案系统干警受灾情况,并嘱咐干警注意自身安全,省院其他领导始终保持与雅安中院立案庭的每日联系,通过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就灾后案件集中管辖、涉灾案件立案审查、矛盾纠纷排查、涉诉信访处理等业务进行了指导。4月25日起,立案庭着手收集地震期间全市两级法院立案、信访工作相关情况,保持与基层法院的通讯畅通,及时研究、回应基层法院的各种法律问题。并对立案信访等情况形成专报,汇总并分析、研究全市立案信访工作的各种疑难杂症,并坚持每日向省法院报送,确保了立案信访方面三级法院始终保持工作沟通和互动。

  4月21日,立案庭开始将抗震救灾的照片、领导批示等内容在诉讼服务中心LED和液晶屏上进行展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反映了地震带给雅安法院触目惊心的伤痛;反映了地震发生后最高法院、省法院、各兄弟法院和社会各界对雅安法院的关爱、关心和支持;反映了雅安法院抗灾自救的一个个动人瞬间,到雅安中院慰问的各界领导和同志都不由自主的静心观看,充分发挥了中心对外宣传的特殊作用。

  第一时间,勇担法律职责

  按照汶川地震的经验,地震后,各种法律问题必然会大量涌向法院,而立案信访部门处在法院工作的第一线,是各种矛盾纠纷的汇集点,如一旦处置不当极易诱发新的不稳定因素,并极易造成法院工作的被动,影响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等一系列工作。因此,地震后,顾不得喘口气,他们第一时间想到了要在第一时间把好立案信访工作的关口。

  4月21日,部分县区法院办公网仍然无法畅通,晚上19:00,忙碌了一整天的庭长康友波不顾疲劳又安排全庭动员,短信、电话、邮件多管齐下联系各基层法院,要求各县区法院结合各自抗震救灾工作的具体情况,迅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有条件的要及时设置临时办公点,开展立案、诉讼费缴费、材料收转等工作;在处理地震后的涉灾案件的立案、信访等工作方面,要按照上级法院的部署对涉及灾区群众人身、财产关系的婚姻家庭、继承、宣告失踪死亡等案件快立、快审,加快案件流转,并庚即安排抢在第一时间起草下发了《雅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地震及影响期间工作安排》,当日20:10印发并短信提示发送至各基层法院。

  4月22日,雅安中院立案庭对全市立案信访工作提出了六个坚持指导基层法院立案信访具体工作:坚持调查研究当好参谋助手、坚持大调解机制分流矛盾纠纷、坚持能动司法服务中心工作、坚持立案调解实现案结事了、坚持为民宗旨确保司法公正、坚持畅通渠道解决群众诉求等。

  4月24日,雅安中院研究确定了地震期间对案件管辖的三个基本原则。

  ……

  第一时间,“窗口”工作“正常营业”

  作为法院工作的“窗口”部门,按照工作安排,两级法院立案庭贯彻“一盘棋”思想,加强沟通联动,克服余震、高温、下雨等困难,高质并高效地开展立案审判各项工作。仅地震前三天,两级法院接受法律咨询、立案、诉讼缴费等业务600余件次。

  雅安中院 4月21日起便在露天设立诉讼服务中心临时办公点,开始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立案受理、诉讼缴费等多项服务,并开始接受涉灾类和紧迫类信访投诉。仅4月21日到23日,三天时间,已累计接待当事人10批,接收立案材料2件,办理诉讼费缴纳、材料收转、法律咨询业务5项。

  雨城法院 地震发生后,立案庭全体工作人员即按法院安排全部到岗,对庭室、档案进行了清理。收集了最高法院及省高院对汶川地震、青海地震的有关法律解释,做好相关准备。4月22日,诉讼服务中心在法院门口的帐篷内开展工作。截至23日,已接待群众50余人次,受理民事案件9件、执行6件,接受法律咨询32人次,接访1人,送达2人次。

  名山法院 4月22日上午9时,即对地震及影响期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是对震后涉及灾区群众人身、财产关系的婚姻家庭、继承、宣告失踪的案件经立案审查符合立案条件后快立、快审。二是设立“名山区法院抗震救灾法律咨询服务点”,将立案工作前移现场办公,并积极做好立案审查、法律咨询、材料收转、立案调解等相关工作,窗口人员坚持着装和挂牌上班。三是为克服办案条件简陋等问题,将案件排期开庭地点选择在帐篷法庭,保存当事人来访、咨询时的现场照片,保存资料。四是对信访来访群众,根据情况灵活处理,如是初访或者涉及地震的信访及时做好登记和交办处理,如是非访或无理访等则告知待恢复正常办公后再行接访。五是积极开展立案调解工作,加强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沟通联系,特别是要做好涉灾案件的调解工作,做好矛盾化解和分流工作,切实为人民群众服好务。六是加强地震后涉灾案件分析研判,注意总结涉灾案件处理中的问题和经验,及时向上级法院反映相关情况。

  荥经法院 地震后正式上班第一天,各联系庭室、干警冒着余震积极主动与各帮扶乡、村对接,深入村、组了解灾情与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多方慰问受灾群众。立案庭慰问了新添乡山河村、庙岗村、太阳村。

  石棉法院 震后第一天开始开门接待,回答来访群众咨询。针对灾后民商事案件、行政案件、执行案件快审查、快立案,开通绿色通道,畅通诉讼服务。加强立案调解,积极引导当事人选择快捷方便的调解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坚持开展领导接访制度和涉诉信访周报制度,保证抗震救灾期间将信访矛盾化解在初信初访阶段。

  汉源法院 地震当日取消节假、双休日,立案窗口也于当日正常上班,快速启动灾后立案信访,方便群众法律咨询、案件查询、诉讼费用接退、诉前调解等窗口工作并在院机关和九襄立案联系点分别设立涉灾案件接待窗口,通过快速通道办理涉灾案件的立案、群众法律咨询、信访接待等各项立案业务,调解中心加大涉灾案件的诉前调解力度,促进涉灾案件的尽快化解。截至23日,受理刑事案件3件、民事9件、执行3件、法律咨询25人次,立案调解中心调解案件2件,立案窗口的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开展。

  芦山、宝兴法院 作为受灾最为严重的两个法院立案庭,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在立案法官被抽调参加地方统一救灾救援的情况下,依然利用有限人员开展立案信访等各项工作。芦山法院在机关办公楼严重受损,无法进行正常办公的情况下,立案庭在法院机关大门设立了立案庭临时办公点,开展了法律咨询、诉讼查询等相关业务。宝兴法院在城区设立的3个点位开展维稳等工作,开展法律服务咨询、信访维稳、法律宣传、矛盾纠纷调解、流动人口服务等工作。在地震前三天,各服务点(包括灵关法庭)接待群众300余人次,问题涉及山林在地震中因山体滑坡毁损处理;矮房屋在地震中被高房屋损坏的赔偿问题;租赁房屋未到租赁期,已将租金全额付清,房主要求收回房屋,退还租金问题;震后产生的赡养纠纷问题;救灾物资发放产生的纠纷等问题。

  就在第一时间,一双双坚毅的眼神…一条条跑不断的腿…一张张磨不破的嘴…他、她、他们,没有定格的画面,只有一张微笑的脸,一个匆匆的背影,因为他们一直奋战在抗灾自救的路上,在路上,没有豪言、没有壮语,一个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