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雅安法院网 > 党的建设 > 党建动态 > 详细

“为党旗添光彩 为群众办实事”青年干警 座谈会暨“一茶·一书·一悟” ——五四青年诵读活动发言稿节选

发布时间:2021-05-09 10:59:32 点击量: 11365

  2021年4月29日上午,雅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为党旗添光彩 为群众办实事”青年干警座谈会暨“一茶·一书·一悟”——五四青年诵读活动。青年干警代表刑二庭庭长李开江、办公室主任喻伟、天全县法院副院长石丽敏、民一庭法官助理顾望、研究室法官助理汪红、审监庭法官助理罗燕分别结合自身工作经历进行了主题发言。

  李开江结合自己参加“全省法院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的学习经历同大家分享三句话:一是“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这句话提炼于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内容,这句话十分的贴近生活,蕴含的道理却很深刻,它强调了走好人生的道路就如扣纽扣一样,第一颗至关重要。对于习总书记这段话的理解,个人认为青年干警首要的是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按照我们四川人的说法就是“人一开始要走正路,不要走歪路”,如果第一步走错,后面的路可能都是错的,甚至离原来的目标会越来越远。二是“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这句话来源于培训期间组织观看的电影《忠诚与背叛》中主人翁王荷波的台词,曾在学员之间广为流传和引起热烈讨论。电影中反映的是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量共产党人面临着被反革命屠杀的白色恐怖,刚成立仅6年时间的中国共产党还并不算强大,但以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王荷波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坚守“我们的事业将永远存在”的信念,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回到现在,我们已身处和平年代,我们的事业也不再是“并不显赫一时”,而是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需要坚守的仍然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法官,唯有始终保持对党的事业坚定信仰和对人民审判事业的坚定信念,不改初心、砥砺前行,为推进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贡献出我们青年一代应有的力量,我们的事业也才会更加显赫,我们的事业才会得到一代代的传承。三是“不计得失计责任”。这是省法院王树江院长在为学员们做《锻造新时代法官的领导力》的授课中讲到的一句话。树江院长在讲到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就应当不计个人得失,而是要充分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履行工作职责上。作为法官而言,注定是孤独而清廉的,注定不能追名逐利,名利对法官而言正如水中的波浪、山岗的清风,是得不到也留不住的。过分的计较个人得失,只能让我们心态失衡、行为失常,不仅不利于个人的成长,更不利于司法审判工作的开展。我们唯有保持“不计得失计责任”的心态,以强大的责任心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努力追求心中的公平与正义,才能体现作为一名人民法官的价值,才能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喻伟分享到:青年干警要常固思想之元。作为一名青年干警,未来能否成为对党和国家有用的人,能否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你的思想根基扎的牢不牢,而其中筑牢政治素质尤为重要。思想基础决定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影响国家长治久安。前苏联共产党,几千万党员,因为没有抓牢思想建设,诺大的苏联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国家一蹶不振数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面对大灾大难,国家对人民不抛弃不放弃,成千上万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团结代领全国人民共克时艰,书写了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我们青年一代坚定理想信念,打牢思想根基,不断积累能量、锤炼本领、超越自我,不就的将来才能厚积薄发、成长成才。青年干警要常思身份之责。我们有幸能够成为一名法院干部,这不仅是一种身份和职业的称呼,更是一种责任、担当。树江院长在培训中曾不止一次的提到狄仁杰的一首自诫诗:“断狱寸心间,千古费详猜,生死决于我,能不谨慎哉”。这首诗就非常形象的展示了一位名传千古的好法官的责任与担当。法院作为捍卫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要求法院干部不仅要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更要拥有为民意识和服务理念。法院的青年干部从执业之初就应该时刻以党员的最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高质量树立好干部形象;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专注于心、专业于行,快速高效提高专业本领;要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理念真正贯彻到审判业务工作中,心系群众、公平公正、审慎用权,做到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要从注意小事小结开始,面对一些不良风气,要避免在“温水煮青蛙”中逐渐放松要求,丢掉原则。青年干警要常为他人之先。在参观武侯法院的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他们身上有一种气质,一种敢为人先、舍我其谁的精神。当别的法院还在争创省级优秀时,他们已经是多项全国优秀,且还在不断培育新的特色品牌,在“人无我有”的基础上实现“人有我精”的比较优势,在工作目标上求“高”,在日常管理上求“细”,在工作谋划上求“新”,最终实现工作的新提升和新发展。作为法院的青年干部,虽然我们没有领导全局性的眼光和高超的领导力,也没有老同志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老到的处事方式,但我们有激情、有朝气,有不服输的毅力、有不畏难的冲劲。工作中,要敢于创新,认真汲取前人智慧,大胆发散思维,创新开展工作,坚决不能让工作成为一潭死水;要敢于争先,始终保持有先必争、有优必创、有旗必夺的工作热情,以“我为典型”的毅力与魄力,影响和带动自己身边的同志;要敢于攻坚,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脚步往下迈,以钉钉子的精神破解难题堵点。年轻就代表有无数中可能,在人生最美的年华,我们应该让理想与抱负指引前进的方向,让奋斗与热爱充实你我的生活,让先进与优秀成为我们的习惯。青年干警要常怀敬畏之心。什么是敬畏之心,不是说要害怕谁或畏惧谁,更不是说要唯唯诺诺、处处小小,而是要做到谨言、慎行、律己。还记得我们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父母都会反复叮嘱,到了单位要尊敬领导、手脚勤快、嘴巴要乖,那时的我们早上一般都是提前半个小时到岗,烧开水、扫地、拖地、擦桌子、整理文件、泡茶一条龙,说话讲规矩,做事讲原则,把对组织、上级的敬畏作为履职尽责、为人处世的基本底线,这些都是一代代老一辈同志传承下来的光荣传统,我们的青年干警不能丢。习近平同志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句话真切地表达了他作为国家领袖严格的自我要求与无限的责任担当,同时也流露出了对权力的敬畏、对人民的敬畏。这种“无我”精神落实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就是多一些实干、少一些空谈;多一些建议、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服从,少一些任性;多一些温度,少一些冷淡。法院在行使审判权力过程中,我们的干警特别是法官时刻都有面临被“围猎”的风险。这种时候,我们就需要心存敬畏,这样权力才不会用偏,行为才不会越界。敬畏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法则。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甚至无法无天,最后只会自食其果。如何抵御这种风险,我认为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敬畏权力、敬畏法纪,才会时刻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才会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这样大家付出的辛劳最终才能结出果实。

  石丽敏就如何履行青年干警的时代使命谈其个人看法:以史为镜,做一个理想信念坚定的青年干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山河破碎,青年人的使命是上下求索救国救民;百废待兴,青年人的使命是矢志不移精忠报国;变革岁月,青年人的使命是奋力拼搏勇往直前。那么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青年一代的使命就是不负时代,再建新功。理想信念是青年成长的先导,作为法院青年干警,我们要把个人理想融于民族复兴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在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懈奋斗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毫不动摇地坚持、与时俱进地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法治之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责为重,做一个勇于担当作为的青年干警。习总书记曾对青年提出“不论在哪个岗位,都要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的要求,担当作为是青年光荣的使命。我作为基层法院“80后”新进领导班子成员,在个人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稍显欠缺的情况下,勇于实干担当就显得尤为重要,更应该把责任扛在肩上,不拈轻怕重,不敷衍推诿,时刻葆有勇于承担的魄力和无问西东的情怀。如何立足自身岗位,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我认为青年干部应当做好以下几点:在服务大局上敢担当有作为,牢固树立为大局服务理念,紧跟发展需求,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上加力气;在公正司法上敢担当有作为,认真对待每一起案件,辨法析理、决断是非,在让人民群众“感受公正”目标上下决心;在司法为民上敢担当有作为,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加快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上出实招;在改革创新上敢担当有作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在破解司法改革难题上下功夫。以进为荣,做一个业务本领过硬的青年干警。“法槌之下财产万千,法槌之下人命关天”,与其他案件相比,民商事案件类型尤其多,疑难复杂程度高,涉及利益大,一个案件往往关系一个企业或者行业的生死存亡,甚至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安全和政治稳定。司法实践的发展和法律知识的更新是无止境的,要做一名合格的法官,必须不断追求进步,把学习当成终身事业,从案件审理中汲取营养,在矛盾纠纷中练就把握大局、掌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与老百姓打交道的过程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做到勤学、善思、会写、能讲,成为有学历、不缺经验,有活力、不缺历练,有自信、不缺韧劲的全科法官。

  顾望谈到:进入法院工作一年有余,期间可以说有过欢喜也有过悲伤。欢喜的是终于圆了自己的法律梦,终于可以真真切切地将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服务于更多地老百姓了。以前在司法所的时候虽然也有调解一些矛盾纠纷,接触一些案件办理,但始终觉得自己不够专业,比不上咱们法院干警。现如今,终于有机会向前辈们近距离学习了。所以内心多少还是有点小确幸的。但悲伤的是,进入法院工作后,我发现我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综合工作和内勤事务所占据,一会儿是写这个工作报告,一会儿是写那个调研材料,一会儿还要整理个信访材料……一年的时间里光是办公系统里由我编写的材料就有一百余份,真正跟着前辈们学习案件办理和专业知识的时间少之又少。与此同时,我悲伤了,我也有点迷茫了,甚至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这和我当初的梦想似乎有所出入啊,梦想离我也似乎有点遥远了。我迷茫了……工作干的也是身心俱疲。经过好长一段时间的挣扎,自己却被父亲的一席话所点醒了,他告诉我:大胆做事、放手去干、无愧于心!我的思想瞬间有了转变,心想:虽然现在业务知识学的少,也没接触多少案件办理,但只要自己无愧于心就行!而且一个庭审的内勤和综合工作也是重中之重,只有这片“大后方”稳固了,“前战”才好打。此外,自己也相当珍惜每一个协助法官办案的机会,只要有时间就喜欢拿着卷宗看,遇到疑难问题总有一股子劲想要去钻去研,有着不把纠结的那个法律问题整明白就睡不着的执着,所以实际上,自己的法官梦也是从未放弃。所以我的梦想依然还在啊,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当个好法官,站在正义的一端,我其实一直都是如此行动着(虽然我现在只是个法助)。初心还在,梦没走远、我瞬间开朗了。此外,去年12月4日,在这特殊的一天,我也有幸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内心还是充满期待的。期待可以通过学习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稳,期待在成长的道路上可以尽自己所能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期待能不负所望有所为,期待能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好法官。自己也一定充分发挥在基层工作中所掌握的经验,在工作中设身处地的站在当事人角度为其考虑问题,真正做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替其排忧解难,努力做好每一位群众的工作,将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发扬下去。

  汪红站在一名法院“新人”的角度说:以“新人”之心仰望星空,坚定法治信仰。康德曾说:“有两种东西,思考越深就越令人敬畏,一个是头上的星空,一个是心中的道德律令。”而有一种东西,既源于人们心中的道德律令,又如星空般永恒,它就是法律。在“以法为刀”的社会,法律只是一种工具;在“以法为魂”的时代,法治则是一种信仰。正是怀揣着这种信仰,我一路走来,最终站到这里,我想说,在法律面前,我将永葆“新人”之心,常怀敬畏之心,无论是当前的学术调研还是今后的案件审理,力求做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研究成果中收获法治力量,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以“新人”之态勤学善思,做好本职工作。“新人”在工作中更容易保持一种“空杯”心态,积极学习、突破惯性、勇于创新,这正是研究室工作所需要的。研究室作为人民法院的综合业务部门,负责宏观调研、总结审判经验规律、探讨审判管理体制改革,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对于推动法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起着“智囊团”和“参谋部”的作用。在这样的岗位上工作,时刻保持“新人”的心态于我而言大有裨益。以“新人”之姿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利益无小事,一点一滴总关情。在下派到上里镇建新村,真正到达基层一线工作的半年时间里,我才慢慢悟得其中的深意。只有到基层一线,与群众近距离接触,面对面交谈,才能真真了解到群众的所需所求,而且群众的需求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需要持续保持“新人”的姿态,将“为群众办实事”的理念融入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切实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调研工作更应该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源于群众,研究成果用于群众,真正实现调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罗燕作为法院“院龄”最短的青年干警,说到:青年干警应当时刻保持理论清醒,强化行动自觉。只有找准正确的前进方向,树立清晰的价值导向,才能加足马力,毫不偏移的勇往直前。作年轻的“人民公仆”,要始终秉持“为群众办实事”的信念,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宗旨,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以饱满的热情和诚挚的耐心认真对待每一位诉讼当事人。作为司法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明白,大多数群众都是不得已,才将矛盾诉诸法律,我们应该认真聆听老百姓的诉求,利用自身所学知识结合工作职能,耐心解答老百姓的疑问,尽力解决他们的困难,化解群众的矛盾纠纷。经常把自己摆在“假如我是当事人”的位置,站在群众的角度,换位思考,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以此心换彼之心,真心诚意的为当事人排忧解难。青年人作为党和国家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应当向阳而生,主动担起责任和使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日常工作中,要当“好学生”,虚心向领导和同事学习,养成“好习惯”,不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大事面前做到不畏惧、敢面对,在小事面前做到脚踏实地,敢担当。作为青年人,朝气蓬勃,昂扬上进是我们鲜活的标志。敢想敢做、敢闯敢拼,是我们面对挑战的态度。立足本职,情系群众,勤学善用,敬业奉献,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面对生活,是我对自己未来的要求和期待。在当下,认真对待教育整顿工作的要求,深刻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相关文件精神的学习,对标政策,着重反思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时刻保持警惕,坚守政治底线和道德底线,尽我所能,不使胸前的法徽蒙尘,不断努力,茁壮成长,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政法干警。